苏绣的艺术效果,早就被朝廷看重,从苏州传到了京师,成为明清时期宫廷绣品的主项。元代就有宫廷特设的织染局于苏州平桥南。集中织工绣匠专为朝廷织绣**服饰,朝廷特派官员来苏督造,刺绣机,设采办刺绣宫货的织造馆于女冠子桥西。江南三织造中,苏州织造局规模大,有房间245间,设织布机173台,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,在局各种人匠667名,刺绣针法,其中有染手、结综、掉络、牵经、画匠、绣匠、织挽匠及各种管理人员。明清两代宫中每年下达苏州的单子中,都有成批的苏绣品,诸如皇帝龙袍、成婚礼服、嫁妆,都与苏绣有关。
除了官办外,苏州民间织绣也非常兴盛。明嘉靖、万历年间,东北半城已形成丝织手工业的专业区,刺绣,机户数千,大量的绣件通过绣庄分散给四乡的刺绣女工绣制。因此,当时为朝廷需要而绣制的绣品以奢侈品为主,这个宫廷需求也影响了苏州的刺绣,使苏绣的日用品富于艺术性。而这样的商品绣,也适合苏州富裕人家的陈设和日用的需要。
苏绣具有图案秀丽、构思巧妙、绣工细致、针法活泼、色彩清雅的*特风格,地方特色浓郁。绣技具有“平、齐、和、光、顺、匀”的特点。“平”指绣面平展;“齐”指图案边缘齐整;“细”指用针细巧,绣线精细;“密”指线条排列紧凑,不露针迹;“和”指设色适宜;“光”指光彩夺目,刺绣价格,色泽鲜明;“顺”指丝理圆转自如;“匀”指线条精细均匀,疏密一致。在种类上,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、戏衣、挂屏三大类,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。其中以“双面绣”作品较为精美